作者东野圭吾,日本推理爱小说家,可以说是国内读者最熟悉的日本作家之一,高人气作品相当的多.代表作有《放学后》《秘密》《白夜行》《以眨眼干杯》《神探伽利略》《嫌疑人X的献身》《预知梦》《湖畔》等.
其中多部小说为影视圈提供了极其广泛的素材,被改编的同名电视剧不在少数.《恶意》于1996年首次出版,并在2001年翻拍成同名电视剧,虽然后期有《白夜行》等优秀作品陆续出版,不少的读者认为《恶意》才是东野圭吾最好的小说.
小说主要围绕一个作家之死展开.一位畅销书作家在出国前夜就被杀害,犯罪嫌疑人也很快落网,对罪行供认不讳,只求一死,可是无论如何也不愿意交代作案动机.
如果他是真的罪犯,又为何杀人?在警察开始调查罪犯和受害人的过往后,平平无奇的案件真相仿佛让人坠入深渊···
很少有罪犯在全书的三分之一处就被抓住,却还能吸引读者往下读完的.
何谓"恶意"?第一页中东野圭吾就不经意地开始点题:
令他害怕的,并非暴力本身,而是那些讨厌自己的人所散发的负面能量.他从来没有想象过,在这世上竟然会有这样的恶意存在.
小说中被杀害的人叫日高邦彦,杀他的人叫野野口修.二人是国小、国中同学,长大后又同为作家,但日高的才气与人气都远超过野野口修.当日高功成名就已经是一位知名作家时,野野口修依旧藉藉无名.虽然梦想是成为优秀作家,但现实很骨感,野野口修在作家这条路上走得并不顺畅.
成名后日高倒是很好心,并没有因为野野口修的无名而看低过他,还为他介绍儿童读物的编辑工作,给他的作品找发布渠道.就是这个一直在帮助野野口修的好朋友,被野野口修新手用钝器砸晕,并残忍勒死.
整个案件从发现受害人到找出野野口修并不复杂,侦探加贺恭一郎在查阅案件记录时,发现有几处故意的疏忽之处后,野野口修就很坦诚地交代了自己的罪行.
可是野野口修怎么也不肯说出自己的作案动机,于是加贺开始调查分析,在这个过程中,一些隐藏的真相被逐渐揭开,读者和他都开始了解到关于野野口秀和日高的过往,可那些不起眼的微妙证据,却在把事情引向另一个方向,这个时候,小说才正式开始.
在某种角度上看,野野口修才是受害者.
日高并非他表现出来的那样崇高大度,他是一个伪善者.他将野野口修的作品据为己有,因此成名,这件事后二人发生冲突,日高却很精明地拍下了野野口修"想要杀死"他的录像,留好了一把有野野口修指纹的刀.这些成为了以后日高要挟野野口修当小说枪手的条件,于是不仅是成为了一个影子写手,野野口修连自己的妻子和日高暧昧,他都无法制止.
后来野野口修的愤怒,因为妻子初美的死而被点燃.初美是在一个雨夜被货车撞死,但野野口修并不认为这是一场简单的意外,因为货车司机说,她是突然出现在道路中间的.野野口修认为,初美很有可能是被人故意推到马路上的.
此时他才有了复仇的想法,为了心爱的初美,也为了本应该是自己的荣誉和一切,他决定杀死日高.被抓后,野野口修不愿提及自己的动机,也是因为他深爱的初美,他那个已经不在人世的妻子,而他也已身患绝症,时日不多,此时为什么杀人,原因早也不重要了
.
野野口修的事情被报纸媒体报道,他成为了一个让人同情的杀人犯.不"让两大个男人129最新在线_让两大个男人129合集图片写真小说系列" /mv/34少人开始认为日高的死情有可原,是咎由自取.可案件结束了,小说故事却还没有到尾声,东野圭吾很鸡贼地又开始把故事引导向一个意想不到的方向上.
在一切水落石出,犯人受到制裁之时,加贺警官却感觉调查还不应该结束,他想起了野野口修手指上的老茧,想起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···于是在加贺的重新梳理下,又一层面具被揭开,此时的读者惊觉,又被东野圭吾玩弄了!!
这一切都是野野口修的荫谋!根本没有婚外情,没有代笔,没有要挟,这些全是野野口修精心策划的荫谋而已.野野口修自己录下了录像,藏好刀具,并放置了初美的照片,并用了一年的时间,抄写了日高出版的每一本书.为了营造日高的虚伪和残忍, 他甚至提前毒死了日高邻居家的猫咪.
谋杀日高根本不是野野口修的最终目标,日高的一生才是.他要"谋杀"的是人们记忆中的日高,那个功成名就,才华横溢,正直善良的畅销书作家,他要让日高短暂的一生都活在被辱骂和唾弃的世界,即使是死后.
"即使赌上自己所剩无几的人生,也要贬低对方的人格,这是怎样的一种心态啊?"
野野口修用一年的时间,以创作者的姿态,精心策划设计了一段"恶意"的诞生.这样的恶意在日高死去之后,依旧在黑暗中肆虐生长,无法消磨,他的被抓并不是结束,只是开始;日高的死也不是结束,正是开始.
小说最后的情节让人无不觉得背脊发凉,本以为日高是心怀"恶意"之人,被野野口修杀死是死有余辜,最终在加贺的坚持下,野野口修的面具被撕下,我们才发现,就连读者都成为了恶意的土壤,对一个被冤枉而149名化的,不相识的陌生人产生了巨大的恶意.
甚至会为自己开脱,一厢情愿地期望日高本身就是咎由自取,期望野野口修是为正义和爱而杀人,毕竟歉意和愧疚是给活人看的,已经死去的他如何知道我们犯错后的悔意?
有些恶意是能被引导产生的,更多的则是没有理由的.
在书中,加贺曾想起自己的一段教书经历,当他问校园暴
力中施暴的学生,为什么要打人时.孩子回答说,"总之我就是看他不爽!"
也许一个人的温良背后,是对这个世界和他人的憎恶和嫉妒,在黑暗中的恶意,最为让人不寒而栗.